□ 楊 笑
我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鹽場人,給我寶貴的生命,撫育我健康成長,讓我感受世界的精彩。我的父母是堅韌不拔的鹽場人,有著辛勤勞作和吃苦的精神,讓我腳踏實地勤懇工作。我的父母是樂觀積極的鹽場人,有著開朗和向上的生活態度,讓我開心地快樂生活。
鹽場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勤懇勞作,被曬的黑黝黝的面孔。仲夏,正是出鹽的好時節,太陽暴曬,耀眼的陽光照在一壟一壟的鹽池上,滿眼的白光,刺的人睜不開眼睛,鹽工在鹽灘上梳理著鹽池,揮灑汗水將這鹽鹵變成白花花的大鹽粒堆砌成山一般的鹽廩。家里有張泛黃的老照片,父親拎著水靴,赤腳站在灘里,黝黑的皮膚、樸實的笑容,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總會感慨鹽工的辛苦。父親畢業于老鹽校,每聽他提起鹽校,言語間透出發自肺腑的自豪感,當初父親被分配在臺北鹽場的大浦工區,在我還在蹣跚學步時他就把我送去工區的托兒所。等我成為人母時,他還調侃我當年多么不喜歡去,一去就哭,生性灑脫的我怎么能受的了老師的管制呢?現在我已工作,來到父親深愛的鹽場,我也會將這份愛繼續傳承下去。
鹽場人,有著農民一般善良的本質。父母教會我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仁愛之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前我們班有個同學在大冬天穿的很少,凍的瑟瑟發抖的樣子讓我很難過,回家后,我想讓母親送一件外套給他,父親立馬就說:“要送就送新的給人家,送好的。”母親沒說話,默默地吃著晚飯,吃完飯后就把幾天前剛在裁縫店里做好的羽絨夾克給拿了出來,還找了幾件挺新的毛衣,讓我一起送給了同學。母親在我們那片,是出了名的好兒媳,家務活全是母親做,從來不喊辛苦,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戚都會來老宅里團聚,她用好幾天的時間準備豐盛的一桌菜。我們一直和奶奶一起住,父親是小兒子,奶奶非常疼愛他,也很疼愛我,總給我講她們那時候在船上的日子,船上運著鹽,走內河運往其他地方,船上生活怎么怎么樣……淮鹽文化就這樣熏陶著我。奶奶老了后病重,癱瘓在床,癱瘓的七八年間母親白天上班,晚上伺候奶奶,任勞任怨。
鹽場人,有著寬廣的胸襟和包容的特質。在我的印象里父母都沒有吵鬧過,母親的“小任性”父親能夠很好的包容,遇到事情也都是父親跟母親講道理,父母的相處模式很平和。耳濡目染之下,我和我的先生也是如此,互相體諒對方,默默的為家庭付出,教育孩子,有著共同的愛好和奮斗目標。父母對我的愛是無私的,雖然我學習不是那么優異,但是他們一直很支持我。初中學費高昂,以父母的工資難以承擔,父親就騎著摩托車帶著母親去親戚家借錢給我上學。我要出國留學,我要念研究生,他們從未反對。當我畢業論文寫的接近崩潰之時,頂著難以承受巨大的壓力,打電話向母親哭訴,她只是平淡的說了一句:“沒關系的呀,寫不出來就算了,還能讓這個畢業證就把我們給難住了嗎?”頓時我就擦干眼淚,咬緊牙關,堅持把論文寫完。畢業后,我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父母的身邊,他們欣然接受,連連說好。我開玩笑地和父親說:“爸爸,你們的付出和我的回報不成比例呀”,父親只是笑笑。感謝父母嘔心瀝血的培養我,我知道他們對我有很高的期許,但是卻能接受我的平庸。
鹽場人的孩子,在外面走了一圈,又回到鹽場,就像是候鳥,飛回自己的棲息地。鹽場人把勤懇、善良、包容傳承給子女,印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愛工作,愛長輩,愛愛人,愛子女,父母這份深沉的愛感動和鼓舞著我,我也愛你們——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