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創業去
吳方友
當春節的鐘聲敲響,我來到連云港市工投集團灌西鹽場投資公司,在傳統佳節的鬧春聲里,采訪了炅威公司的經理江德全和綠淮公司的經理王洋。吳方友
“養殖精英”江德全
我見到的江德全,一副樸實精干的樣子。在他臨時辦公室的底層,我看到一些養魚用的飼料就堆放在那里,這些飼料標以“江蘇天成”。我們的采訪就此展開。
2016年初,江德全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在上級的鼓勵和支持下,轉觀念、換思想、變身份,與公司簽定了兩年階段性解除勞動關系協議,帶人創業。他創業依托的資源是,利用好灌云縣臨港產業區已征未用的閑置池塘,帶領原灌西公司10名管理人員,一起搞淡水魚養殖經營。
模擬民營自主創業,是一種全新的人生歷程。天天坐辦公室“交椅”的生活變了,拿固定工資的模式變了,新的經營機制也與“全民”身份那一套完全不同了。一句話,“鐵飯碗”變成了自苦自吃,不是一個人“刨食”,而是一群人一起“刨食”,而成功與失敗的重擔都得他江德全挑。難題在于:如何經營決策,怎么管理,保證員工的收入不降低。他根據模擬民營公司運行特點,拿定了思路:辦公司靠大家,創立“入股制”,實行風險共擔,每人志愿入股5萬元,11個人籌集了55萬元作為流動資金,解決了400畝池塘淡水魚和南美白對蝦混養前期苗種投入資金難題。爾后他以公司信譽和個人多年的人脈關系,與江蘇天成集團公司合作,以預付10%飼料款的極低條件,請天成公司信譽供貨,解決了全年120萬元飼料款和10萬元漁藥的養殖中期投入難題;在管理上,江德全實行民主管理,制訂了《生產值班制度》、《池塘巡查制度》、《銷售管理辦法》等多項制度,對養殖池塘實行全方位24小時管理監控;在分配上,他制訂了工資預發方案和分紅方案,每月只發1600元生活費,年底分紅,化解了“資金難、管理難”的兩大難題。
搞養殖是苦差事,領頭人就得領頭干。江德全處處以身作則,與大家同甘共苦,吃住在塘頭,既做“塘主”又當“雇工”,既要負責聯系苗種、采購生產資料,聯系起捕銷售等工作,又要負責池塘修理、充氧投料等工作。自主創業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唯有他們自己知道。有一次,正是天大熱的時候,江德全帶領大家一起冒著烈日酷暑,鋪設電纜,安裝發電機和充氧機,結果魚沒缺氧,江德全“缺氧”了,在塘邊中暑進了醫院。在榜樣的帶動下,靈威公司一班人個個都是好樣的,大伙邊干邊學,一起克服養殖生產過程中各種難題,干了兩年,如今個個都成為了專業的養殖人。
江德全還大打“時間差”,用“短平快”經營爭創收入。他抓住產業區大項目暫時擱置機會,對余下的部分池塘對外進行短期出租,兩年創收50余萬元。他看到天成運來的餌料到塘頭缺少做勞務的人,就把這項活承攬下來,凡是到塘過程中水、電、路的協調和飼料駁運、裝卸、入庫等都由公司的人去干,一年下來,增加收入20萬元。僅漁藥銷售一項,就獲利10萬余元。
天道酬勤。通過兩年來的努力,靈威實業養殖公司克服了淡水魚市場持續疲軟低迷的困難,創出靚麗的業績。兩年投入200多萬元,實現利潤30萬元,年人均收入達10萬元,算下來比原來的工資年增3萬元。
一個人創業,一大片人受益,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國企人實行模擬民營企業如何運行的一種樣本,這是江德全創業成功的精華,也給那些激情澎湃走上“我們創業去”之路的人們,留下了可貴的啟示。(本章人物事跡承蒙劉殿龍同志協助提供)
“肥業先鋒”王洋
我初見王洋時,眼前一亮:呀,肥業公司的掌門人,竟是一個才32歲的小伙子!此前他在灌西鹽場投資公司的新河制鹽分公司任黨支部書記。2016年4月,王洋響應公司的號召,挑起了綠淮肥業公司模擬民營化經營的擔子。
王洋的模擬民營化和江德全不同,他的產業依托是,利用丹麥北歐農莊的豬糞,用北歐農莊每年給綠淮公司免費提供的1萬噸豬糞生產有機肥。在埒子口的一片海灘上,做大做強綠淮公司就成了他的夢想。
王洋創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經營這片產業,要資金,要技術,要市場,所有的產業都是從零開始,產業的前景也都是未知數。但王洋是個有思路的人,他想的是,要想干成一件別人沒干過的事,沒有敢于擔當的精神可不行,沒有科學的態度更不行。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他采取了三個辦法:一是向灌云縣主管農業的部門匯報,取得政府支持立項,爭取到了“農業可再生利用項目”資金30萬元;二是在公司的支持下,向北歐農莊協調資金50萬元,用這些資金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置辦起包括顆粒加工和翻拋機、裝載機在內的一整套加工設備,大張旗鼓地支起了有機肥生產的新“爐灶”,在以鹽養為主的灌西公司土地上創出一份新產業。了不起的是:綠淮公司肥業沒用公司一分錢投資,就構建起了肥業公司的產業框架;三是引智進廠,請來南京農業大學專家徐春陽教授和浙江省的農業專家石維勇來指導,在兩位專家的技術指導下,綠淮肥業呈現出了一派發展生機。
——經濟承包制初見成效。公司開辦以來共分流解決8名管理人員,在綠淮,他們既有崗位,收入也遠超原崗位。從建廠到投產僅用9個月,綠淮公司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初步顯示了“朝陽產業”的特色。從初建到現在,已用豬糞生產“丹灌牌”有機肥1000噸,并全部銷往徐州、盱眙一帶;
——積極謀劃有機肥開發。確立了推進水稻育苗基質,養殖肥水和開發蚯蚓飼料等路子,2017年度已經實現了“收入100萬元、工資增長20%”的創業目標。
王洋創業的前景,越來越被看好,但是我更看好的是王洋不怕吃苦、敢于創新的精神。大年初二,我到了他那片生產區,看到廠區堆著許多正待處理的豬糞,這些渾身是寶的原料周邊上,籠罩著一些異味。王洋介紹說,這些難聞的味道是免不了的,特別是夏天,經常是“惡臭撲鼻、蒼蠅亂飛”,這樣的工作環境給一般人是受不了的,我們的下一步首先要采取辦法來清除這些異味,做到“清潔生產”。王洋豪邁地說,干一項事業,吃苦是必須的,關鍵是能以苦為樂,以苦為榮,以吃苦精神去干出光彩的事業。他那自信的神情像在說,就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不管與臭味打交道也好,每天上班要往返30多里也好,都不在話下,這些就構成了他們肥業人的苦和樂。
用奮斗換成功,這是多么有價值的“人生方程式”!
2018年伊始,灌西投資公司看到產業的深度潛力,已按照二級子公司形成全覆蓋模式運作,確保做大做強有機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