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伏了,驚艷到我,那么嬌小精致的個子,披著透明網狀風衣,閃動著一雙不知所措的大眼睛,視乎準備隨時起飛。它一出場,就被大自然獻給了伏日,作為知了的小弟,它顯盡無賴和低調,鳴唱著“伏——了——伏——了”。
一個被汁液驕養長大的它,未破土而出之前,彼時的它還不是伏了,只是還未蛻化的“知了猴”,只有柔弱的身體。隨著伏天的到來,你會發現它在土里的不適和無措,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伏日里,過了凌晨的榆樹下,唧——啵——的微弱聲,大自然正在迎接一位新歌手,它開著不費油的“3缸六輪”小型車,載著兩個“大銅鈴”,正在土里挪動著往上攢,一點一點地扒拉開面前土壤,探索著前進的道路。它從土中鉆出,真的像猴子爬樹一樣,只是爬行速度堪比蝸牛,在樹干上吸飽了汁液,“小猴子”就開始用它隨身攜帶的兩把大刀,劈開穿在身上的盔甲,探出伏了的真身。
天氣越熱、溫度越高,伏了越唱的歡,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低沉幽遠,為這悶日的伏日增添別樣的音韻。循著聲音仔細辨別,在院外的那棵老榆樹上,一場屬于伏了的專場演唱會正在上演,小河里嘻戲的鴨子、草叢中捉蟲的大公雞、站立在屋檐上的麻雀以及樹蔭下搖著蒲扇的老大爺,都是伏了的忠實聽眾。一陣微風吹過,榆樹葉兒也在為伏了點贊,這時“歌聲”突然停止,伏了似乎在接受鐵粉們的掌聲。聽久了,思緒會跟著伏了聲走,像極了火車的鳴笛聲“嗚——嘟嘟——嗚——”,又像大街急馳而過的的救護車“嘀都——嘀都——”,又像兒時學校的上課鈴聲“叮當——叮當——”,提醒著學子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伏日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伏了也唱啞了喉嚨。坐在桌前,翻開扉頁,靜靜聆聽,來自伏了的遺音,它用整個生命,讓季節不在單調,讓生活增添色彩,讓生命更加精彩。(張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