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笑
現在常聽人說“年味兒”淡了。年味到底是什么味?
有人說,年味兒就是美食味兒。小時候年味兒是排骨、肘子、紅燒魚,是口袋里裝不下的糖果和花生,是滋滋甜的糖瓜,是殺雞宰羊吃流水席,是蒸饃炸肉包餃……新年的鐘聲伴隨著張羅年夜飯的熱鬧,飯菜總在鍋里翻滾出誘人的香氣。而在物質生活充裕的今天,琳瑯滿目的年貨可以在超市買到,吃穿用不再是難題,新年的形式更新了,對“年”期盼卻還是一樣。
有人說,年味兒就是文化味兒。掛燈籠、貼“福”字、貼對聯、放爆竹,還有喜慶熱鬧的舞龍舞獅和摩肩接踵的新春廟會。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在短信的提示音中點擊按鍵傳遞祝福,這是我們懷念的年味。而現在,我們有了新的的表達方式,“集五福”寄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看電影”凸顯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游景點”豐富了春節的時代內涵。春節的文化基因從未褪色,現在的春節儀式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老樹發新芽”形式,雖然改變,但內容沒有變,情懷沒有變。
有人說,年味兒就是人情味兒。以前,年味兒是大年初一跟著大人走家串戶磕頭拿紅包,是走親訪友、你來我往的相互惦念。朋友們相互串門,禮尚往來,彼此的友情在無形中又加深了一層。而如今,微信視頻表達新春祝福的“指尖拜年”更為普遍,線上“搶紅包”緊密了親朋好友間的關系,拍個小視頻分享身邊的幸福時刻,即使不在身邊,也能感受到親友的掛念。
在我眼里年味兒,是多彩的,氣氛濃重的。它預示著新的生活即將開始,美好的未來等著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