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深化產教融合的工作經驗入選全國產教融合典型案例;工會會員教育普惠平臺被評為“全國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創新性平臺”;全省設區市產改督查考核開始以來,無錫始終位列第一等次第一名;產改經驗被國家推進產改協調小組辦公室以“專報”形式向全國推介……
近年來,無錫市總工會以“四敢要求”激發擔當作為,創新提出“試點探路、區域展開、全面覆蓋”的“三步走”產改推進戰略,循序漸進、深耕細作,成功鑄造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改“無錫樣板”,助力產業強市戰略由高屋建瓴的“大寫意”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拼出更高質量的“經濟強”新圖景,讓無錫這顆太湖明珠越發璀璨奪目。
試點先行,構建產改先鋒矩陣
前不久,無錫地鐵行車設備部檢修二車間信號維護1工班、車站設備部檢修二車間屏蔽門檢修工班、調度行車部控制中心調度4工班榮獲“江蘇省質量信得過班組”榮譽稱號。這是無錫地鐵集團創新打造“人才供應鏈”管理模式,深入推進產改取得的又一碩果。
近年來,無錫地鐵集團堅持黨建帶工建,創建“服務型、技能型、學習型、創新型、共建型”特色“五型”黨支部,構建“全工種”產業工人素質模型,設計崗位學習地圖和培養路徑,形成50個崗位勝任力模型和選拔標準、100套育人標準、23套崗位教材、500套培訓課件、132部標準化作業視頻、2960門在線課程,為產業工人“選、育、評”全流程管理提供標準化、規范化內容,著力打造“鑄匠魂有方向、筑匠路有路徑、煉匠藝有碩果、塑匠人有典范、踐匠行有平臺、暖匠心有溫度”的“六匠六有”產改品牌,鍛造了一支工匠型技能人才隊伍,先后獲得江蘇省產改試點單位、江蘇省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單位、無錫市太湖人才計劃最佳聚才單位等榮譽。
在無錫,像無錫地鐵集團這樣的產改先鋒還有很多。無錫市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劉國偉告訴記者:“全市培育各級試點單位總數達1002家,其中全國項目試點單位1家、省級試點單位25家、市級試點單位88家、市(縣)區級試點單位260家,鄉鎮街道級試點單位628家,實現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不同產業結構的試點全覆蓋,構建起了上下協同、多點聯動、各具特色的產改試點先鋒矩陣。”
與此同時,無錫市總工會堅持產改工作點上指導和面上推進相統一,及時幫助產改單位總結提煉經驗,每年確定一個主題,評選匯編市級產改優秀案例四輯83個供企業參考借鑒,命名首批市產改示范企業10家,打造了紅豆集團“四鑄四有”、SK海力士“建設五有職工隊伍”、國網無錫供電“三強五提升”等一批產改品牌,并通過舉辦產改培訓、交流、觀摩活動,不斷放大示范企業的引領作用。實施國企產改三年行動,建立國企產改試點聯盟,帶動近百家國企參與產改,并將逐步覆蓋到630家所有在錫央企、省屬國企和市屬國企,成功打造了具有無錫特色的產改樣本。2021年4月,全國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經驗交流會在無錫召開。
一園一策,培育產改特色風景
“我們建設多功能融合的職工之家和智慧園區管理平臺,致力于營造‘沉浸式’產改環境,打造‘e匠人’生產生活的‘理想國’。”走進江陰市澄江跨境電商產業園,一股創新創業的朝氣撲面而來。產業園副總經理、工會主席顧佳貝愉快地向記者展示了特色產業園區的產改新答卷。
澄江跨境電商產業園有在園企業193家800多名職工,涵蓋跨境B2B、B2C業務和國際物流、法律及金融服務等。電商“e匠人”成為當地產業工人隊伍里的一股新生力量。他們成立園區產改工作指導站,特聘園區內創業典型等擔任聯絡員、觀察員,聘請聯盟院校專家、知名電商從業人員等組成專家團隊,加強多方交流,推進產研共融。邀請阿里巴巴、亞馬遜等開展電商和企業管理等“點單式”業務培訓;邀請工會普法宣講團舉辦“勞動爭議常見類型分析與實務”講座,開展“定制式”培訓以及匯率避險、直播營銷等線上線下“自助式”培訓,與淮陰師范學院等院校建立產教聯盟,開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助推園區成功孵化電商生態企業60家,取得創新成果16個,創立商標38個。
“特色產業園區是我們精心選擇的產改根據地和著力點,像澄江跨境電商產業園這樣的產改新風景越來越多。”無錫市總工會副主席陳一方介紹說,近年來,無錫堅持“結合實際、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循序漸進”的工作原則,選擇在產業主題相對單一、產業工人相對集中、園區管理相對獨立、園區規模相對合適、管理機構相對穩定、工作基礎相對較好的特色產業園區內推進全面產改。在園區建設產改指導站,舉辦專題培訓班、交流會、實地觀摩等活動,著力實現“所有企業參加產改、所有員工參與產改、所有主體協同產改”的目標,現已涌現出無錫惠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無錫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區、江陰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等一批產改新高地。
其中,無錫惠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根據石墨烯新材料、智能制造、光電5G和半導體4個產業集群劃分出4個產業鏈條,每個產業鏈配備1名產改聯絡員,實施產改的企業均設產改聯絡員,建立產改互動機制,整合融通鏈條內企業黨建、工建、活動、培訓等資源,有效激發了產改“乘數”效應。這是無錫特色產業園區產改由“單一產業主題”園區邁向“多產業主題”園區的重要步驟。
無錫市總工會指導“多產業主題”園區進一步細分業態,引導園區同類產業、產業鏈企業探索聯盟共建共享機制。整合園區內企業專業優勢、資源優勢建立“內訓基地”;引導園區內企業發揮外聯優勢,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建“外訓基地”;
推動園區內企業開放自有文體設施,依托園區、骨干企業建立職工服務中心等陣地,組建特色文體隊伍,打造特色文體活動,形成特色文體品牌,培育園區內各類興趣小組和特色俱樂部,形成富有園區特色的文化體系;搭建產改工作交流平臺,建立激勵相容的園區合作,以更加集約的方式推動特色產業園產改聚能增效。
截至目前,無錫推進產改的特色產業園區已有23個,覆蓋企業1780家、職工11萬人,1323名園區一線產業工人發展為黨員;2萬多名職工通過園區內訓、外訓提升了綜合素質;3萬名職工在勞動技能競賽中賽出了水平、提升了技能;職工主題教育活動、文體聯辦類活動覆蓋園區職工近7萬人。2023年4月,無錫作為唯一設區市,在全國非公企業產改推進會上交流了園區產改工作經驗。
多維發力,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場
“我們在全市率先推動設立惠山區‘工匠日’,成立1億元的‘惠山工匠’創新培育基金,全面實施新時代‘惠山工匠’培育工程,已評選表彰69位惠山工匠。”無錫市惠山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董旭告訴記者,惠山區總在全國首創“惠山工匠”激勵年金計劃,將工匠人才獎勵有機融入社會保障體系,并在區職教園區建設惠山工匠學院,在區鎮兩級職工服務中心建設惠山工匠學校,在產改企業車間建設惠山工匠學堂,打造工匠孵化場,壯大惠山匠才隊伍。
惠山工匠培育機制是無錫工匠培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無錫市總工會推動市人大常委會將每年的4月27日設為無錫工匠日,組織開展無錫工匠日系列主題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學習工匠、爭當工匠的良好氛圍;依托各類技工院校、龍頭企業培訓中心、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職工培養平臺,構建起市級(1家)、市(縣)區級(8家)、企業行業級(N家)的“1+8+N”的無錫工匠學院體系,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安排專項經費1億元實施職業教育質量提升攀登計劃,全市職業院校合作企業超6000家,校企共建產業學院100余家,建成市產教深度融合現代化實訓基地40個,培育全國、江蘇省產教融合型企業58家;安排11.6億元專賬資金,累計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培訓近244萬人次。無錫深化產教融合的工作經驗入選全國產教融合典型案例。
與此同時,持續鍛造農民工“求學圓夢”品牌,全市參加“求學圓夢行動”企業超5000多家,2.5萬多名農民工獲得學歷提升。推動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制度化、體系化建設,緊貼產業發展需求,創新舉辦長三角城市暨江蘇省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技能競賽,完善培訓、練兵、比武、晉級“四位一體”的產業工人成長成才機制,助力4.1萬名職工獲得技能等級。深入推進職工培訓基地建設,累計建成職工教育基地200余家;無錫工會會員教育普惠平臺線上課程不斷豐富,在線學習職工超935萬人次,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創新性平臺”。
五年來,這些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技能人才培育機制競相發力,促進無錫高技能人才噴涌勃發,全市培育選樹大國工匠、江蘇工匠、無錫工匠170人,514個集體、558人獲評全國、省、市五一勞動獎項,388人榮獲全國、省、市勞動模范稱號,420名職工獲得無錫市五一創新能手稱號。全市技能人才總量增至138.96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增至55.61萬人,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總量的44.1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高達40.02%,為攻堅硬科技、做強無錫造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