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2之泰西,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被闺蜜男朋友强肉H高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產改工作 他山之石

打造“580”產改特色品牌 助力“一老一小”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7-16 閱讀量:

南通市保障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南通市屬一類國有企業,肩負推動養老、托育兩大民生事業產業發展的職責。近年來,房投集團團結引領廣大職工大力實施產改“五項工程”,用心打造“580”(諧音:我幫您)產改品牌,促進旗下的養老、托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成為區域龍頭型、標桿型企業,有力推動了“一老一小”事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實施紅心向黨工程,帶領廣大職工跟黨走

堅持黨建、產改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推進落實,切實提高產改工作重視程度,持續加大產改工作推進力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職工,組織知識競賽、有獎征文、體會交流等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引領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從職工隊伍中挑選精兵強將組建“思政輕騎兵”隊伍,在接受專業培訓的基礎上,組織基層宣講推動黨的政策理論進工地、進班組、進一線,實現職工思政“全覆蓋”。注重激活“身邊典型”,在集團微信公眾號開辟專欄連載“一老一小”板塊的先進典型事跡和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的心得體會等,凝聚起廣大職工群眾“學思踐悟新思想,砥礪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實施建功立業工程,推動“一老一小”創佳績

引導職工自覺服務中心大局,自覺履行主責主業,自覺主動建功立業,在“一老一小”板塊爭先創優、爭創效益、爭做貢獻。目前,已在南通市區建成1家養老綜合體、4家護理院、3家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養老護理床位突破1400張,床位使用率超過93%,獲全國首批普惠制養老企業、全國首批養老標準化企業、省養老服務業綜合發展示范基地、省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省優質護理院等榮譽稱號,“鏈式養老”經驗被新華社、新華網等報道推介。托育板塊在南通、無錫兩地布局20家園所,建成16家園所,建設規模超1000個托位,日常在托寶寶突破500人并且持續攀高,獲評省示范性托育機構、省普惠托育機構,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率隊實地調研并高度評價,“1+N”托育經驗入選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實踐典型案例”,“一老一小”融合發展經驗被高層領導表揚并向國辦呈報。

實施能力升級工程,促進職工素質“步步高”

結合集團實際,制定出臺《關于培育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職工的實施意見》,著力提高職工整體素質,增強集團開拓創新、健康發展能力。強化職工培訓教育,科學安排崗前培訓、業務培訓、理論培訓、能力培訓等,僅2023年就組織各類培訓30余次,6000余人次參訓。旗幟鮮明支持職工提升學歷,鼓勵申報學歷提升“圓夢計劃”。構建體現崗位價值、能力差別和績效貢獻的職工收入分配機制,體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在專業技能崗位推行“青藍結對”,健全“名師帶高徒”“高工帶普工”“高職帶初職”三帶機制,有力推進“傳幫帶”。常態化開展“工間一刻鐘”、班組微課堂等靈活多樣培訓,推動職工素質和服務水平持續穩定提升。

實施人才輩出工程,注入持續發展“智動能”

圍繞“老有頤養”,持續強化對養老護理人才的技能培訓和等級認定,培養出南通首個省級養老護理“首席技師”,建成南通唯一的養老護理技能大師工作室,推動20余名年輕養老人才在省市養老服務技能比賽中獲獎,培育市以上養老機構等級評審專家6名、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4名、養老護理員高級技師4名,成功創建省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市養老護理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圍繞“幼有優托”,積極探索“理論+實操+見習”一體化多維互動人才培養模式,成功創建省第五批產教融合試點企業。與南通職業大學、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等合作培養專業人才,建成首批省托育服務實訓基地,建成托育專業培訓學校,承辦全市引領性托育職業技能競賽,形成專業人才輩出的喜人局面。圍繞科學發展,深耕“一老一小”事業產業調查研究,近三年獲評市級以上立項調研課題6個,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8篇,榮獲市級以上表彰6項,初步打造形成“一老一小”理論研究新高地。

實施創新賦能工程,匯聚提質增效“新活力”

大力弘揚“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精神,連續多年組織“五小”創新主題活動,激發職工創新創造熱情。結合工作實際,引入AI、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升級改造工作場景,積極推行系統集成和數據化管理,探索機器換人和機器替人,推動產業鏈、服務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建設勞模創新工作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勞模創新帶動職工創造。注重集思廣益,多渠道傾聽職工群眾創新創造的“金點子”,對合理化建議逐一編號、持續跟蹤,確保年內100%落實到位,實現職工賦能與企業發展“齊驅并進”。加強信息化管理,將日常事務全面導入OA流程實現數字化、一體化。聚焦“一老一小”現實需求,創新探索社會責任(ESG)管理,更好地促進民生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為“一老一小”產業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